• 首页 > IT>正文
  • Rovio推进上市 “怒鸟VR”能否炸出新的金矿?

  • 作者: 箱子 责任编辑:pearl 来源: VR日报 2017-08-16 14:10:45
  • Rovio
  • x1.jpg

      两年之前,Rovio还因为账面上的亏损踌躇不安,然而,这家以《愤怒的小鸟》为牵头品牌的开发商,如今却在筹备上市。一旦Rovio下定决心解除私有化,该公司便可从当地证券市场中融得4亿美元,总计估值可达20亿美元。

      尽管事情还未最终敲定,但Rovio确实有可能这么做,它们需要确保自己能够拓展更多业务。《愤怒的小鸟大电影》的成功起到了直接推进作用,这部制作成本仅7300美元的电影最终获得了3.49亿美元票房。为了振奋人心,该公司甚至一反常态的公布了半年财报,指出其利润已经超过640万美元。

      有钱自然就有了底气,Rovio随后在一份30亿美元的收购提议面前岿然不动,不仅提出了IPO构想,其业务也逐渐回归本源。除了开发擅长的移动端作品之外,公司也在不断的向VR和AR技术示好,Rovio首席商务官Alex Lambeek就在一次采访中表示:“今后我们会投入大量经费研究如何应用这些技术,并在成熟时采用VR以提供更棒的用户体验。”

      算上已经落地的游乐场,和“欢乐学园”教育业务,Rovio可谓是把IP利用到了极致。不过,这也是它们的核心症结所在。

      成也IP,败也IP

      豪不夸张的说,《愤怒的小鸟》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一个芬兰娱乐帝国。刨除盗版和换皮作品的数据外,该游戏在2011年的下载量就已经如破7亿次,全球玩家为其付出了2亿分钟的使用时间。受此影响,公司估值在2009到2011年间翻了900%,一度达到90亿美元。

      Rovio成为了最早一批“特别重视”IP的企业,也难怪原掌门人赫德有了“打造第二个迪士尼”的膨胀之心,就连漫威娱乐CEO David Maisel也被灯红酒绿晃晕了眼,在任职Rovio特殊顾问时还发表了一番感慨:“《愤怒的小鸟》的商业模式以及潜力,让这家公司拥有了比及漫威的娱乐行业前景。”

    x3.jpg

      不过,毫无节制的品牌授权政策使得IP价值迅速稀释,业界也纷纷指责它们“不求上进”。周边产品成为了Rovio最重要的业务之一,从2012年的财报数据来看,衍生品收入占比总收入的45%,这几乎是2011年的三倍。

      值得一提的是,江河日下的雅达利,以及转型失败的SNK都有着前车之鉴,它们如今只能靠着微薄的IP授权费用过活。而低劣的第三方内容品质,也让情怀转化成了深深的厌恶。

      Rovio或许没有太多选择,它们的研发力相比芬兰老友Supercell根本不够看。从2003年诞生以来,产品惨淡的销售状况就导致公司一直处于破产边缘,《愤怒的小鸟》的品质也只能说马马虎虎,其游戏模式同样谈不上首创。

      Rovio于2012年前后开发了《疯狂原始人(The Croods)》和《神奇阿力(Amazing Alex)》,但作品的亮眼之处不多,最终只能惨淡收场。公司自此之后的三年中都没有新IP产出,而持有一颗摇钱树的心情无需言表,它们只是选择了更为轻松的过活方式。

      电影的成功,证明了“怒鸟”IP仍有价值

      盈利持续下降是Rovio“要完”的主要论据。由于授权收入占了很大比重,一旦品牌热度褪去,其营收势必会受到影响。2014年,该公司的利润下降73%,原掌门人赫德被迫辞职。2015年,Rovio首次迎来亏损。

      然而,情况并非想象中那么糟糕。实际上,2015年的财政亏损与后续反转也有着承接关系。电影的成功不代表公司找到了新金矿,它们仍在做着相同的事情——持续榨干“怒鸟”IP的生命力。

    x2.jpg

      在一波波唱衰的浪潮中,路透社的看法就比较独树一帜,它们坚定的认为Rovio最终会转亏为盈。这并非毫无根据,考虑到电影的制作费用就花去了7300万美元,1475万美元的亏损确实能够让人接受。

      不得不承认,《愤怒的小鸟大电影》是一种IP精品化的表现。由于动画中包含着大量宗教和政治隐喻,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将其评为PG,这意味着成人观众也能从中获得另类观感:最终促使电影评价趋向两极,随即产生了话题性。

      Rovio制作电影的水准可能要比开发游戏强上不少,而这也从侧面也证明了——只要是有诚意的“怒鸟内容”,消费者自然会愿意为其买账。Rovio品牌大使彼得·維斯特巴卡(Peter Vesterbacka)算是长舒了一口气,在完成使命后,他向《赫尔辛基报》证实了离职的消息:

      “现在是时候离开干点大事了,公司内部的氛围很好,游戏和电影业务的表现都算不错,Rovio可以的,没什么问题。”

      “VR边角料”能否成为新的金矿?

      Rovio算是比较关注AR-VR行业的一家公司,早在2014年,它们就赶着愚人节开了个玩笑,声称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名为“Eagle Eye”的VR设备。真正产出VR成品则是在一年之后的里约摇滚音乐节,巴西工作室Imgnation也参与了项目制作。在去年电影的放映前后,Rovio还在联动手游中加入了AR体验。

      不过,这些内容的宣传比重较大,消费者没法从正统渠道玩到《愤怒的小鸟VR》,其AR体验也只是和麦当劳、乐高推出的BirdCodes扫码活动罢了。是不是看起来很熟悉?Rovio仍在走衍生品售卖的那一套,而AR-VR只是实现推广的边角料而已。

    x4.jpg

      开发人员的相继出走,预示着该公司没法打造靠谱的完整内容。最先离开Rovio的两位高管分别是安德鲁·斯塔博和贾维勒托,它们随后创立了游戏工作室Seriously。Rovio芬兰坦佩雷工作室随即也被迫解散,从Crytek跳槽过来的首席码农乔纳斯·约翰逊选择自立门户,他恰恰正在制作一款VR社交动作游戏。

      当然,事情还有转机的可能。投资人的相继撤资让Rovio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路线,也促使它们选择了不那么“安逸”的IPO。今年年初时,该公司在伦敦组件一个20人左右的工作室,Rovio游戏部主管Wihelm Taht表示正在打造MMORPG和制作AR-VR游戏:

      “我们的想法可能发生了转变,市场最终会对那些生存周期长的服务性游戏予以肯定。”

      对于我们而言,只希望这只“怒鸟”能够飞得更久一点。

    猜你喜欢

    无相关信息
  • 冷却后的元宇宙还剩下什么?
  • 数字宠业高峰论坛暨“南和宠业”杯首届中国宠物产
  • 一头“狮子”的IP生意
  • IP是如何持续吸引年轻人的
  • 当当网夺权大战:拳头的“刚猛”和法律的“孱弱”
  • 千亿巨头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诞生
  • 龙之媒书店的19年及二次创业失败:“我”局限了我
  • 未来将迎来中国消费投资最好的30年
  • 主编推荐 ...
  • 优质教师团队让VIP陪练成为在线教育行业领军者

  • 2021年度“乐骨行动·女性骨骼健康宣教项目”启动

  • 养生美容养生秋

  • 最新人物 ...
    滚动新闻 ...
    新闻排行 ...
    关于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广告刊例 | 联系我们
        E-mail: cbmag@163.com  律师团队: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  联系QQ:360737408
    (C)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报道     浙ICP备11030195号-1